河南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新能源材料团队现有成员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博士11人。团队以新能源锂动力电池的发展及打造新乡“电池工业之都”为契机,利用强强合作,优势互补,充分进行资源整合,学科融合、渗透和交叉,建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原始创新性成果的产出基地体系平台。开展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材料、技术应用以及资源化回收等研究工作,探索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材料的整装电池、高性能超级电容器以及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攻克锂离子动力电池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研制出高容量高安全性的锂离子整装电池,加快和促进国家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科研平台建设,提高新乡科技水平。目前团队已荣获河南省科技厅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鉴定1项,出版专著1部,获批省级以上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300多万元,获得授权专利2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多篇,其中SCI一二区收录50余篇。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
1.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关键材料研发及应用。
2.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研发及应用。
3.高安全性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4.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5.锂二次电池资源综合利用研发及应用。
6.高性能电化学传感器研发及应用。
团队负责人:
许光日,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科技学院化工学院院长,河南省模范教师,河南省先进工作者,新能源材料团队负责人,锂电池材料电化学/电分析专家。长期从事电化学传感器和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项,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国际合作等项目6项,获得授权专利10余项,发表SCI、EI等论文60余篇,其中近5年来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持“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关键技术应用及资源化回收应用”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团队主要成员:
杨理,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文明教师。新乡市动力电池关键技术及资源化回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新乡市新能源电池及储能产业链工业专班专家组成员,新乡市重点行业污染防治专家组专家,新乡市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库专家。长期从事锂离子电池材料,废旧电池资源化回收、分析检测技术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河南省博士后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新乡市科技攻关等项目7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编写专著1部。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主持科学成果鉴定1项。近年来在Ceramics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0余篇。获河南省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3项。
李元超,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郑州大学化学学院博士毕业。长期从事电动汽车锂离子/钠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主要涉及聚阴离子磷酸盐正极材料、层状氧化物镍锰酸钠以及锂硫电池等材料的制备、结构设计及改性研究。在Electrochim. Acta、J.Electrochem. Soc.、ACS Appl. Energy Mater.、J. Mater. Res. Technol.、RSC Adv.等SCI上发表论文30余篇,第一作者10余篇。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河南省博士后等项目4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河南省教育厅成果奖等奖项3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主讲本科生课程《化学电源》、《应用电化学》、《可再生能源工程》和研究生课程《高等电化学原理》。
马晶晶,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毕业。河南科技学院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副处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纳米硅/硅金属合金/金属/石墨烯气凝胶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的微结构调控与电化学研究”,在Nano Energy、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Chemical Communications等1区top期刊发表论文4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4项。以第五完成人获得河南省成果奖一等奖。担任《无极及分析化学》、《新能源材料》等多门基础课和专业课。参编2019年出版的《无极及分析化学》教材。
赵二庆,男,博士,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博士毕业,主要从事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电解质和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近年在J.Power Source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
范淑敏,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韩国亚洲大学博士毕业。主要从事生物质能源化及资源化研究,近年来在Fuel,Energy Fuel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承担本专业多门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
李晓波,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省教育厅高校重点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十余篇,出版教材4部,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2项。先后担任本科生多门主干课程教学工作。
程银锋,博士,讲师,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主要从事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在氮掺杂多孔碳电极材料和锰基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共发表SCI论文5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承担《无机及分析化学》、《应用电化学》、《新能源材料》和《材料腐蚀与防护》四门本科课程和一门研究生课程《固体电化学》的教学任务。
靳亚峰,女,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延边大学分析化学专业毕业。研究方向为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近年来,在Microchimica Acta、Journal of Alloy and Compounds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6篇,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教学方面,承担《仪器分析》、《色谱分析》以及《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和《应用电化学实验》等课程。
赵子芳,女,博士,讲师,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毕业。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并先后在Angew. Chem. Int. Ed.、Adv. Funct. Mater.、ACS Nano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担任《无机化学》、《材料化学》等多门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讲教师。
刘静杰,女,博士,讲师(中级工程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具有5年锂离子电池单体电芯和电源系统的设计开发工作经验。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可控构筑、锂硫电池及电催化OER,相关工作发表在Angew Chem Inter Ed.、Adv. Energy Mater.、Adv. Funct. Mater.等国际顶尖期刊。承担研究生课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和《应用电化学》的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