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简介
化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2013年10月被评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资助150万元。本试点项目的建设总体目标为:把握学科发展前沿,坚持以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为主要建设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实验室建设三位一体的建设方针,促进制药工程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促进人才培养上质量、科学研究上水平。引进、培养和稳定高学历、高职称年轻学术骨干,继续充实学术研究队伍,调整、完善学科结构。
二、项目服务团队
本项目总体负责人冯喜兰教授,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制药工程专业联谊会理事。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
主要参与人员
 
  
   | 姓名 | 学位 | 技术职称 | 承担工作 | 
  
   | 冯喜兰 | 学士 | 教授 | 主持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及综合改革方案及项目总体实施 | 
  
   | 张裕平 | 博士 | 教授 | 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及综合改革方案 | 
  
   | 许光日 | 博士 | 副教授 | 负责修订培养方案,及教学团队建设,科研管理、校企合作及实习基地建设 | 
  
   | 胡林峰 | 博士 | 副教授 | 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生物活性测定、生物农药毒理学等课程建设 | 
  
   | 许明录 | 博士 | 副教授 | 教学管理,落实培养方案 | 
  
   | 刘 萍 | 博士 | 副教授 | 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改革 | 
  
   | 陈 军 | 博士 | 副教授 | 剂型加工及生物农药类课程建设 | 
  
   | 韩会娟 | 博士 | 讲师 | 农药合成等课程建设 | 
  
   | 牛红英 | 博士 | 教授 | 负责修订培养方案,及教学团队建设 | 
  
   | 张甲敏 | 硕士 | 教授 | 实验管理、校企合作及实习基地建设 | 
 
三、本项目的主要目标任务
本试点项目要求经过三年的探究与实践,将“制药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呈现出具有“多样化”和“综合性”特点。具体为:
1.制订一个融知识性、创新性、应用性、实践性为一体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更新教学大纲,培养能在农药、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等相关领域进行生产、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2.围绕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在职培养、校外引进、从企业聘用等措施,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职称、学历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3.根据专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构建新的理论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实践课、素质拓展课等。新建1-2门河南省和学校精品课程。
4.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实验教学队伍。保证实践教学课时,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使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占专业核心课程实验课时的比例达30%以上。
5.依托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手段,组织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专业必修课使用多媒体授课的比例达80%以上。
6.建立全新的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模式,激发学生创造型思维,引导学生结合教师科研开展科研和产品创新,建设3至5个创新创业平台,为本专业50%以上在校学生提供机会和条件。
7.探索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模式,完善产、学、研人才培养体系。让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参与制定人才培养规划、课程设置,参与监督、管理教学过程,培养能与企业生产和管理对接的新型人才。